学术报告通知二则(柯燎亮教授&吕朝锋教授)

时间:2016-07-04来源:必威西汉姆官网平台点击:219
学术报告通知二则
报告题目1:功能梯度材料的热弹性接触及失稳分析
报告人1:柯燎亮教授(北京交通大学)
报告时间1:2016年7月6日上午9:00
 
报告题目2:柔性智能器件生物能量收集及生理信息监测理论与应用
报告人2:吕朝锋教授(浙江大学)
报告时间2:2016年7月6日上午10:30
 
报告地点:18号楼1003会议室
主办单位:科协、航空宇航学院
 
报告1摘要:功能梯度材料材料属性在空间位置上呈梯度变化,就有优异的热机械性能。最近的研究表明,把梯度材料用于表面涂层可提高结构部件抗接触损伤或摩擦损伤的能力,这是常规均匀材料所无法达到的。本报告简单介绍课题组在功能梯度材料热弹性接触及失稳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调整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指数和梯度变化的函数形式都可改变表面接触应力和表面温度的分布,增加临界热流密度和临界滑动速度,从而抑制表面热弹性接触损伤和改善热弹性接触稳定性。
报告2摘要:现代医学正在由传统的标准化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预防医疗模式,即利用可穿戴或植入式生物电子器件随时随地、连续动态地监测人体生理参数,以便对疾病状况进行早期预警。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心动能量收集、心动规律监测、动脉瘤生长监测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柯燎亮,2001和2007年分别获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和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07.9至2009.9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接触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微纳米结构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多篇,SCI他引1200多次。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第十三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第二届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副组长、第八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吕朝锋,现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01年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7月留校任教至今。2007-2009年间两次在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做研究员,2010-201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材料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问题、软/硬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分析与设计、能量收集理论及其应用等。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0多篇,SCI他引1750多次,H指数22。申请国家专利1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目前担任国际期刊《Nano Communications》副主编、《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工作组副组长。
 
分享: